圖為:顧客在李玉輝的烤紅薯攤前掃碼支付。
圖為:東湖景園生鮮市場蔬菜攤位前,
圖為:顧客正在掃碼支付。
圖為:保成路夜市玻璃門上貼滿了二維碼。
圖為:坐公交也可快捷掃碼購票。
圖為:曇華林老街上的行為藝術(shù)“銅人”用二維碼收取“打賞費”。
顧客在武昌戶部巷美食街掃碼支付。
地鐵站內(nèi),乘客排隊進行自助掃碼充值。 不帶現(xiàn)金,一部手機就可走天下——依托于支付寶和微信,無現(xiàn)金支付正在成為一種生活習(xí)慣。 2017年,武漢作為國內(nèi)重點打造的第二個“無現(xiàn)金示范城市”,移動消費場景已覆蓋生活的方方面面,無現(xiàn)金支付幾乎成為市民消費出行的首選。 在武昌黃鸝路一家不起眼的早餐店,人們“過早”從一碗熱干面的掃碼支付開始;在得勝橋、東湖景園等里弄街坊的菜市場內(nèi),菜攤前的找零袋已經(jīng)全部被支付寶、微信二維碼所取代;在漢口保成路夜市,隨攤位一同擺出的還有小微商戶專用的收錢碼卡牌…… 支付的改變,記錄著時代的悄然巨變。“現(xiàn)在不會用手機掃碼,東西都難得賣啰!”來自老河口的李玉輝連聲感嘆。在武昌楊園南路這條街上,她多年經(jīng)營烤玉米、烤紅薯。前幾年移動支付還未普及,她經(jīng)常騰出一個紙箱專門放零錢,收錢找零,忙得不可開交。到2017年下半年,她陡然意識到,情況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年輕人通常因為找零麻煩而放棄購買,攤點一度陷入冷清。不過很快,她向近鄰商戶討要訣竅,在攤位上也備了各種移動支付的二維碼,生意反而比以前更紅火。 無獨有偶,棉花糖、攪攪糖、砵仔糕這類老手藝的攤位前,會看到頭發(fā)花白的老人熱心地指著二維碼對消費者說:“掃這里付款,方便!”曇華林老街上,裝扮獨特的“銅人”,在扇子一角貼上二維碼,提醒你掃碼打賞…… 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武漢98%的出租車,超過80%的超市便利店,超過75%的餐飲、美容美發(fā)、休閑娛樂等行業(yè)門店均支持移動支付。信用卡還款、生活繳費、購買理財產(chǎn)品……掃碼似乎已無所不能,例外情形屈指可數(shù)。很多曾經(jīng)必須使用現(xiàn)金的場合,如公交、地鐵、輪渡、高鐵等出行場景,醫(yī)療、社會保障等場所,現(xiàn)在同樣只需“掃一掃”就輕松搞掂。 無假幣,不用找零,不用簽字,資金實時到賬, 交易記錄自動保存入檔……移動支付簡單、快捷,極大方便了市民的消費、交易。而武漢“無現(xiàn)金示范”所塑造的便捷、安全、立體且高速發(fā)展的社會形態(tài),將日益豐滿,活力四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