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縣脫貧標兵中有位90后女能人,既會做抖音快手、微信銷售,還會操作機器犁田耙地。11月9日,記者在大悟縣四姑鎮(zhèn)同興村采訪,這位堅毅的女能人一臉燦爛地說:“是家庭變故,逼著我成為生活中的多面手。” 她叫戴莎,今年27歲。2012年,她與丈夫吳鑫結婚后育有一子。丈夫在武漢一家建筑公司打工,每月有5000元的收入,公公婆婆在家種地,她帶著孩子陪在丈夫身邊,一家五口過著和諧幸福的生活。 家庭變故發(fā)生在2015年,吳鑫因持續(xù)發(fā)燒,在同濟醫(yī)院被確診為尿毒癥,需住院治療。2017年,吳鑫做了腎移植手術,前后花去醫(yī)藥費70多萬元。家庭的重擔一下子落到戴莎的肩上,她將婆婆接到醫(yī)院照顧丈夫,自己則回到家里想法籌錢。
采摘金絲皇菊。(通訊員供圖) “以前,我拎不動一桶純凈水,現(xiàn)在我拎兩桶水,還能快速行走。” 戴莎說,為了賺錢給丈夫看病,她賣過桶裝水、水果、手機,擺過地攤,也學會了配鑰匙。做農(nóng)活,她像男人一樣,學會開旋耕機,犁田耙地。只要能賺到錢,她什么都愿意學、愿意干。 2016年,黨和政府向這個因病致貧的困難家庭伸出援助之手,戴莎一家被納入精準扶貧戶,丈夫看病、孩子上學,政府都按扶貧政策保了起來,并異地為她解決了住房。 國家的照顧,能解決基本生活困難,但要實現(xiàn)脫貧致富,還得靠自己。戴莎說,她無時無刻,都在想著如何增加家庭收入,實現(xiàn)自主脫貧。
開農(nóng)用摩托田間巡視。(通訊員供圖) 2017年,同興村村委會引進能人大戶在村灣流轉(zhuǎn)土地500畝,種植金絲黃菊和水晶壽桃項目。在村委會的推薦下,戴莎帶著公公、婆婆加入村里的豐盛農(nóng)民專業(yè)合作社,種植、加工、銷售金絲皇菊。 “加入合作社,讓我看到了脫貧的希望。”戴莎說,為了做好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她不怕吃苦受累,不僅學會了旋耕機、覆膜機、農(nóng)用摩托車的操作技術,還掌握了金絲皇菊的種植技術,學會了金絲皇菊的微信銷售,并學了抖音、快手的拍攝、制作和推廣技術。 合作社負責人吳久菊說,戴莎非常勤奮、好學,是個什么都會干的“多面手”。在金絲皇菊的種植季節(jié),她經(jīng)常一個人開著農(nóng)用車種植;在維護管理季節(jié),她經(jīng)常開著農(nóng)用摩托在田間地頭巡視;到了收獲季節(jié),她帶著農(nóng)戶將采摘好的金絲黃菊進行烘烤、打包,并帶著大家銷售。她將地里長的金絲皇菊拍成短視頻,然后通過抖音、快手進行推介,現(xiàn)在每個月可增加收入1萬元。
待加工的金絲皇菊。(通訊員供圖) 同興村里的老百姓對戴莎夸贊有加:性格開朗、率真,待人熱情,做事麻利,樂于助人,是個賢慧的好姑娘,不僅將公公婆婆、患病的老公、年幼的兒子照顧得很好,做起農(nóng)活來,比很多男人都強。 2017年,戴莎帶著全家人在合作社勤爬苦做,實現(xiàn)家庭收入近10萬元,全家光榮脫貧。戴莎脫貧后,鼓勵農(nóng)戶種植金絲皇菊,并將掌握的種植技術,銷售方法毫不保留地傳授給他們。 四姑鎮(zhèn)鎮(zhèn)長方珂評價說,戴莎用行動塑造了一個孝順的晚輩、一個偉大的母親、一個賢惠的妻子、一個自力更生的脫貧標兵形象,她的典型帶動作用很大,越來越多的貧困戶走上自主脫貧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