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簡介 16世紀以前記載的黑茶,是指四川由綠毛茶經(jīng)做色后蒸壓而成,湖南黑茶在四川黑茶之后,是在初制中做成。據(jù)《明史.食貨志》記載:“神宗萬歷十三年(公元1585年)……中茶易馬,惟漢中保寧,而湖南產(chǎn)茶,其直賤,商人率越境私販。”可見,當時禁止越四川境內私販湖茶。因此在16世紀末期,湖南黑茶興起。 湖南黑茶原產(chǎn)于安化,最早產(chǎn)于資江邊上的苞芷園,后轉至資江沿岸的雅雀坪、黃沙坪、硒州、江南、小淹等地,以江南為集中地,品質則以高家溪和馬家溪為最著名。過去湖南黑茶集中在安化生產(chǎn),現(xiàn)在產(chǎn)區(qū)已擴大到桃江、沅江、漢壽、寧鄉(xiāng)、益陽和臨湘等地。歷史上最盛時期的黑毛茶產(chǎn)量,是光緒年間的年產(chǎn)14-15萬擔?,F(xiàn)在黑毛茶產(chǎn)量已超過50萬擔,比1950年增加了4倍以上。 歷史淵源 黑茶的前身是16世紀以前四川由蒸青綠毛茶作色蒸壓而成的“烏茶”,真正的黑茶產(chǎn)于湖南安化,改烏茶的“蒸青”為“炒青”加工而成。 “黑茶”二字最早見于1524年。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明史含貨志》云:“商茶低偽,產(chǎn)地有限,悉征黑茶”,此時的安化黑茶已經(jīng)聞名全國。并由“私茶”逐步演變?yōu)?ldquo;官茶”,用以易馬。 湖南黑茶以保健功效著稱,具有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調理腸胃消炎、防輻射等獨特功效,在邊疆地區(qū)流傳著“喝酒要喝伊利特,喝茶要喝湖南黑茶”之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茶葉保健功能的逐步認識,黑茶必將成為人們首選的健康飲品。“喝安化千兩茶,添人間百歲壽”、“多喝茯磚茶、健康千萬家”。 制作工序 殺青 由于黑茶原料比較粗老,為了避免水分不足殺不勻透,一般除雨水葉、露水葉和幼嫩芽葉外,都要按10∶1的比例灑水(即10千克鮮葉1千克清水)。灑水要均勻,以便于殺青能殺勻殺透。 (1)手工殺青:選用大口徑鍋(口徑80~90厘米),炒鍋斜嵌入灶中呈30度左右的傾斜面,灶高70~100厘米。備好草把和油桐樹枝丫制成的三叉狀炒茶叉,三叉各長16~24厘米,柄長約50厘米。一般采用高溫快炒,鍋溫280~320℃,每鍋投葉量4~5千克。鮮葉下鍋后,立即以雙手勻翻快炒,至燙手時改用炒茶叉抖抄,稱為“亮叉”。當出現(xiàn)水蒸氣時,則以右手持叉,左手握草把,將炒葉轉滾悶炒,稱為“渥叉”。亮叉與渥叉交替進行,歷時2分鐘左右。待茶葉軟綿且?guī)д承?,色轉暗綠,無光澤,青草氣消除,香氣顯出,折粗便不易斷,且均勻一致,即為殺青適度。 (2)機械殺青:當鍋溫達到殺青要求,即投入鮮葉8~10千克,依鮮葉的老嫩,水分含量的多少,調節(jié)鍋溫進行悶炒或抖炒,待殺青適度即可出機。 初揉 黑茶原料粗老,揉捻要掌握輕壓、短時、慢揉的原則。初揉中揉捻機轉速以40轉/分左右,揉捻時間15分鐘左右為好。待嫩葉成條,粗老葉成皺疊時即可。 渥堆 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關鍵性工序。渥堆應有適宜的條件,渥堆要在背窗、潔凈的地面,避免陽光直射,室溫在25℃以上,相對濕度保持在85%左右。初揉后的茶坯,不經(jīng)解決立即堆積起來,堆高約1米左右,上面加蓋濕布、蓑衣等物,以保溫保濕。渥堆過程中要進行一次翻堆,以利渥均勻。堆積24小時左右時,茶坯表面出現(xiàn)水珠,葉色由暗綠變?yōu)辄S褐,帶有酒糟氣或酸辣氣味,手伸入茶堆感覺發(fā)熱,茶團粘性變小,一打即散,即為渥堆適度。 復揉 將渥堆適度的茶坯解決后,上機復揉,壓力較初揉稍小,時間一般6~8分鐘。下機解塊,及時干燥。 烘焙 烘焙是黑茶初制中最后一道工序。通過烘焙形成黑茶特有的品質即油黑色和松煙香味。干燥方法采取松柴旺火烘焙,不忌煙味,分層累加濕坯和長時間的一次干燥,與其它茶類不同。 黑茶干燥在七星灶上進行。在灶口處的地面燃燒松柴,松柴采取橫架方式,并保持火力均勻,借風力使火溫均勻地透入七星孔內,要火溫均勻地擴散到灶面焙簾上。當焙簾上溫度達到70℃以上時,開始撒上第一層茶坯,厚度約2~3厘米,待第一層茶坯烘至六七成干時,再撒第二層,撒葉厚度稍薄,這樣一層一層地加到5~7層,總的厚度不超過焙框的高度。待最上面的茶坯達七八成干時,即退火翻焙。翻焙用特制鐵叉,將已干的底層翻到上面來,將尚未干的上層翻至下面去。繼續(xù)升火烘焙,待上中下各層茶葉干燥到適度,即行下焙。干燥判斷標準:茶梗易折斷,手捏葉可成粉末,干茶色澤油黑,松煙香氣撲鼻時,即為適度。 干毛茶下焙后,置于曬簟上攤晾至與室溫相同后,及時裝袋入庫。 主要品種 湖南黑茶成品有“三尖”、“四磚”、“花卷“系列與之稱。湖南省白沙溪茶廠的生產(chǎn)歷史最為悠久,品種最為齊全,“四磚”即:黑磚、花磚、青磚和茯磚。“三尖”指湘尖一號、湘尖二號、湘尖三號即“天尖”、“貢尖”、“生尖”。“湘尖茶”是湘尖一、二、三號的總稱。“花卷“系列包括“千兩茶”、“百兩茶”、“十兩茶”。 湘尖 湘尖是黑茶緊壓茶的上品,為安化白沙溪茶廠所產(chǎn)。“三尖”在歷史上稱天尖、貢尖和生尖,清朝道光年間,天尖和貢尖曾列為貢品。 湘尖一號、湘尖二號與湘尖三號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所用原料的嫩度不同。湘尖一號和湘尖二號是用一、二級黑毛茶壓制而成,而湘尖三號則主要是用三級黑毛茶壓制而成。湘尖一號的外形色澤烏潤,內質香氣清香,滋味濃厚,湯色橙黃,葉底黃褐。湘尖二號的外形色澤黑帶褐,香氣純正,滋味醇和,湯色稍橙黃,葉底黃褐帶暗。湘尖三號的外形色澤黑褐,香氣平淡,稍帶焦香,滋味尚濃微澀,湯色暗褐,葉底黑褐粗老。 湘尖茶主銷陜西,特別為關中一帶廣大消費者所喜愛,此外還暢銷華北各地。 花磚 “花磚”由歷史上的“花卷”茶演變而來,因一卷茶凈重合老秤1000兩,故又稱“千兩茶”。過去,花卷的加工方法是用湖南安化高馬二溪的優(yōu)質黑毛茶作原料,用棍錘筑制在長形筒的篾簍中,筑造成圓柱形,高147厘米,直徑20厘米,做工精細,品質優(yōu)良。歷史上最盛時期的年產(chǎn)量達到過3萬多支(即卷)。 過去交通困難,茶葉運輸不便,這圓柱形的花卷茶形如“樹干”,倒便于捆在牲口背的兩邊馱運。但在零售與飲用時,要用鋼鋸鋸成片。這樣做,既不方便,茶味又易損失,造成浪費。另外,在筑造過程中,花工多,成本高,勞動強度大,制作不易。如此落后的生產(chǎn)方式,不僅生產(chǎn)者要求改革,消費者也要求改革。1958年安化白沙溪茶廠適應形勢發(fā)展的需要,經(jīng)過多次試驗,將于將“花卷”改制成為長方形磚茶。規(guī)格為35×18×3.5厘米。正面邊有花紋,磚面色澤黑褐,內質香氣純正,滋味濃厚微澀,湯色紅黃,葉底老嫩勻稱,每片花磚凈重2公斤。 花磚形狀雖然與花卷不同,但內質基本接近,成為黑茶類的新品種,代替了歷史上的花卷茶,受到了銷區(qū)的贊賞與歡迎。 “花磚”的名稱來由,一是由卷改磚形,二是磚面四邊有花紋,以示與其他磚茶的區(qū)別,故名“花磚”。 花磚茶的制造工藝與黑磚茶基本相同?;ùu茶原料,過去分灑面茶與包心茶,壓制進把差的茶葉壓在里面,較好的茶葉壓在外面。60年代中后期,白沙溪茶廠再次進行工藝改革,在提高面茶和茶質量的同時,不分面茶和里茶,進行混合壓制。壓制花磚的同時,不分面茶和里茶,進行混合壓制。壓制花磚的原料成份,大部分三級黑毛茶及少量降檔的二級黑毛茶。總含梗量不超過15%。毛茶進廠后,要經(jīng)篩分、破碎、拼堆等工序,制成合格的半成品,以后進行蒸壓、烘焙、包裝等,工藝與黑磚茶相同。 花磚茶銷區(qū)以太原為中心,并轉銷晉東、北及內蒙古自治區(qū)等地。 茯磚 茯磚茶約在1860年前問世。當時用湖南所產(chǎn)的黑毛茶踩壓成90公斤一塊的篾簍大包,運往陜西涇陽筑制茯磚。茯磚早期稱“湖茶”,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稱“伏茶”,因原料送到?jīng)荜栔?,又稱“涇陽磚”。近代湖南安化白沙溪茶廠經(jīng)過反復試驗,1953年終于在湖南省白沙溪茶廠就地加工茯磚獲得成功?,F(xiàn)在茯磚茶集中在湖南益陽和湖南白沙溪茶廠兩個茶廠加工壓制,年產(chǎn)量約2萬噸,80年代初期,湖北蒲圻樓洞茶場,引用湖南茯磚制法,獲得成功,年產(chǎn)量500噸左右。 湖南黑茶茯磚 目前生產(chǎn)的茯磚茶,分特制和普通兩個品種,它們之間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原料的拼配不同。特制茯磚全部用三級黑毛茶作原料,而壓制普通茯磚的原料中,三級黑毛茶只占到40-45%,四級黑毛茶占5-10%,其他茶占50%。 茯磚茶壓制要經(jīng)過原料處理、蒸氣漚堆、壓制定型、發(fā)花干燥、成品包裝等工序。其壓制程序與黑、花兩磚基本相同,其不同之點是在磚形的厚度上。因為茯磚特有的“發(fā)花”工序,除需要很多條件外,一個重要的條件是要求磚體松緊適度,便于微生物的繁殖活動。茯磚與黑、花兩磚另一個不同之點,是磚從磚模退出后,不直接送進烘房烘干,而是為促使“發(fā)花”,先包好商標紙,再送進烘房烘干。烘干的速度不要求快干,整個烘期雙黑、花兩焙長一倍以上,以求緩慢“發(fā)花”。 茯磚茶外形為長方磚形,規(guī)格為35×18.5×5厘米。特制茯磚磚面色澤黑褐,內質香氣純正,滋味醇厚,湯色紅黃明亮,葉底黑褐尚勻。普通茯磚磚面色澤黃褐,內質香氣純正,滋味醇和尚濃,湯色紅黃尚明,葉底黑褐粗老。每片磚凈重均為2公斤。1986年起茯磚的規(guī)格逐步小型化,茯磚茯在泡飲時,要求湯紅不濁,香清不粗,味厚不澀,口勁強,耐沖泡。特別要求磚內金黃色霉菌(俗稱“金花”,學名稱之為冠突散囊菌,內含豐富的多種營養(yǎng)素,對人體極為有益,金花越茂盛,則品質越佳。)顆粒大,干嗅有黃花清香。新疆維吾爾族人民最愛茯磚茶,他們把“金花”多少視為檢查茶磚茶品質好壞的唯一標志。 茯磚由于其獨特的工藝和特殊的品質,使其具有良好的營養(yǎng)保健價值,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a、降脂解膩并有良好的解酒作用,食油膩肉食飲之特別消食解膩,這也是肉食民族特別喜歡這種茶的原因。常在酒肉飽餐這后飲一杯茯磚茶,或以茶佐食,令人有一種極為舒坦的感覺。b、養(yǎng)胃、健胃、通三焦,能利尿、解置,在產(chǎn)地,居民有保存幾片茯磚的習慣,遇有腹痛或拉痢,老人習慣以茯磚代藥,極為靈驗。 茯磚主要是邊銷,它的營養(yǎng)價值早在八十年代就引起了日本的關注,對茯磚作了長達十年的追蹤研究,進口消費茯磚茶的數(shù)量近年大幅度增加。 黑磚 產(chǎn)于湖南安化于1939年于湖南省白溪茶廠試壓成功,是一種磚塊形的蒸壓黑茶,主銷甘肅、寧夏、新疆和內蒙古。以黑毛茶為原料,經(jīng)稱茶、蒸茶、預壓、壓磚、冷卻、退磚、修磚、檢磚等工序而制成。因黑磚面壓有“湖南省磚茶廠壓制”八個字,故又稱八字磚。磚面色澤黑褐,內質香氣純正,滋味濃厚帶澀,湯色紅黃稍暗。 千兩茶 “千兩”茶,即花卷茶,歷史上是安化邊江劉姓家庭不向外傳的神秘產(chǎn)品。新中國成立后的1952年引入湖南省白沙溪茶廠獨家生產(chǎn),至1958年累計生產(chǎn)48550支,產(chǎn)品全部按國家計劃調撥,主銷山西、寧夏和陜西等地?;ň聿璧娜恐谱鞴ば蚓墒止ね瓿桑庸ぜ寄軓?、難度大、消耗體力、工效低。 1958年后,湖南省白沙溪茶廠以機械生產(chǎn)花磚茶取代了花卷茶。市場上以花磚茶替代了花卷茶,花卷茶和花磚茶雖同屬緊壓茶,均采用黑毛茶為原料但由于加工工藝和品質要求不同,形成的產(chǎn)品各具特色,實際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緊壓茶產(chǎn)品。 1997年,為滿足市場需求,湖南省白沙溪茶廠恢復了傳統(tǒng)的花卷茶生產(chǎn)?;ň聿璧纳a(chǎn)在原料選擇上需經(jīng)篩制,揀剔、整形、拼堆程序,在加工上需經(jīng)其絞、壓、跺、滾、錘工藝,最后形成長約1.5米、直徑為0.2米左右的圓柱體,置于涼架上,經(jīng)夏秋季節(jié)50天左右的日曬夜露(不能淋雨),在自然條件催化下,自行發(fā)酵、干燥,吸“天地之靈氣,納宇宙之精華”于茶體之內,進入長期陳放期,陳放越久,質量越好,品味更佳。由于花卷茶選用的優(yōu)質黑毛茶原料和古樸的加工方法使其產(chǎn)生特殊的飲用價值,飲用花卷茶可以感受到茶味十足,內質香氣純正或帶有松煙香,湯色橙黃、滋味醇厚?;ň聿柚械膬翰杷睾脱趸a(chǎn)物黃烷醇類氧化基合物是一類復雜的生理活性物質,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如增強人體血管壁的韌性,抑制動脈硬化,具有維生素P的類似功能,抑制人體內不飽和脂肪酸的過氧化作用能力是維生素的5~10倍,可以延緩衰老,有利于維生素C的吸收,從而防止致癌物質——亞硝酸銨等硝基化合物的在人體新陳代謝中的形成積累等。飲用花卷茶可以感受到茶味十足,滋味甜潤醇厚、提神、解膩、促進血液循環(huán),幫助消化,對緩解腹脹、止瀉有明顯功效。并具有抑制肥胖的功能,因而花卷茶受到了國內外的消費者的青睞。 近年來,湖南省白沙溪茶廠生產(chǎn)的“白沙溪”牌花卷茶有三種規(guī)格分別為36.25kg/支、3.625kg/支與362.5克/支,在國內主要銷往廣東省、港臺地區(qū)市場,在國外主要銷往韓國、日本及東南亞等國際市場。 近年來,花卷茶這一傳統(tǒng)產(chǎn)品的挖掘和利用已經(jīng)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市場不斷擴大。但在市場上也出現(xiàn)了不少地下手工作坊仿制的假冒偽劣產(chǎn)品,導致安化黑茶這一重要子分支不同程度的受到影響。在近年的首屆中國黑茶文化節(jié)上,老牌廠商白沙溪和新生派怡清源茶業(yè)這兩巨頭攜手,為保護安化千兩花卷做出了成績顯著的努力。 花卷茶停止生產(chǎn)在市場上銷聲匿跡多年后,異軍突起的湖南怡清源茶業(yè)有限公司茶人簡伯華率先扛起黑茶大旗,以復興湖南茶產(chǎn)業(yè)與茶文化為己任,專著于黑茶品牌打造,成功向后產(chǎn)業(yè)化市場推廣了第一顆國營老牌企業(yè)白沙溪已停產(chǎn)了的安化千兩茶,引起國內茶產(chǎn)業(yè)界的關注。1983年,惟恐花卷茶加工生產(chǎn)技術失傳,湖南省白沙溪茶廠決定將一批老技工聘請回廠,帶領一批青年職工參與制作。當年生產(chǎn)的花卷茶現(xiàn)已不同形式和渠道流入到了茶葉收藏館、陳列館、海外和港臺地區(qū),一部分流入到了百姓和各階層家庭中消費和收藏。 青磚 17世紀末期(清康熙間),湖南臨湘羊樓司所產(chǎn)的老青茶數(shù)量多,滋味濃厚,山西晉商進入羊樓司設莊壓制青磚茶。當時制造系手工操作。青磚茶規(guī)格有二四、二七、三六、三九、四九、六四等多種,每種片重不同,銷區(qū)亦異,以前面的三種生產(chǎn)最多。所謂“二四”磚,即每簍裝24片,“二七”磚,每簍裝27片,余此類推。清同治以后,臨湘制造地點,已擴展到聶家市、路口鋪、桃林、五里碑等地。最高年產(chǎn)銷青磚茶8064噸。1938年10月,臨湘淪陷,生產(chǎn)青磚茶的機器被沒收,在中日戰(zhàn)爭間,臨湘青磚茶生產(chǎn)完全停產(chǎn)。1989年,臨湘茶廠恢復生產(chǎn),多為本地商人小規(guī)模經(jīng)營。1990年,白沙溪茶廠采用黑茶原料生產(chǎn)青磚茶。
歷史地位 湖南黑茶在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概括地講,一是歷史悠久,二是產(chǎn)量甚巨,三是質量優(yōu)良,四是品類豐富。 唐代中期,隨著茶葉生產(chǎn)的發(fā)展和消費的增加。茶葉貿(mào)易隨之興旺。在太和年間(827~835年)開始與塞外進行茶馬交易。從江南到華北,以至塞外,形成了廣闊的茶葉市場。商人在湖南收購較多的為潭洲、岳洲、衡洲茶。史書記載,952年,朝廷派三司軍將到湖南買茶的就有數(shù)起。湖南的渠江薄片的益陽團茶就運銷湖北江陵和襄陽一帶。 宋朝實行由政府專買專賣的“榷茶制”,由茶商向政府納稅領取引票,持引至生產(chǎn)地收購,運往北方銷售。1088年,宋政府在安化縣資水北岸的龍?zhí)猎O“博易場”,運去鹽米布帛,交換茶葉等土產(chǎn)。 明朝,繼續(xù)實行由政府壟斷的茶馬政策,湖南安化生產(chǎn)的黑茶由商人運銷西北,由官府統(tǒng)一經(jīng)營。由于質好價廉,深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青睞,于1595年正式定為官茶,自后西北官司引茶以漢中、四川茶為主,湖南茶為輔。此時的產(chǎn)地集中于資水沿岸各市鎮(zhèn),前來采購黑茶的茶商有晉、陜、甘、鄂、湘等省籍商人。 明末清初,安化黑茶逐漸占領西北邊銷茶市場,安化成為“茶馬交易”的主要茶葉生產(chǎn)供應基地。并運往山西、陜西及河北等省內銷,最高年份達4000余噸。 清朝,隨著茶葉飲用及內外銷貿(mào)易日興,湖南茶產(chǎn)區(qū)域逐漸擴展到省內外大部分縣城,湖南黑茶已成為“引”茶,茶商持引赴產(chǎn)地購買,1683年定額22400引,于西寧、莊浪、洮岷、河州、甘州各處地方行銷。監(jiān)湘生產(chǎn)的老青茶,由山西商人來羊樓司收購,運銷內、外蒙古及俄國。清雍正初,桃源縣有蔣、周等八姓茶商專制黑茶,此時的黑茶運銷盛極一時,僅安化縣最盛時期,產(chǎn)銷達2000引之巨(折15萬擔,合8952噸),清嘉慶年間(1820年以前)年產(chǎn)7.2~8萬擔。 康熙年間,停止茶馬交易。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湖南巡撫陳宏謀奏安化引茶章程,谷雨以前的細茶,先盡陜甘茶商持引收購。谷雨以后之茶,才可販給客販。道光元年(1821年)以前,陜西茶商持引以委托行棧匯款到安化定購或以羊毛、皮襖換購黑茶,并就地加工成花卷茶(千兩茶)和茶尖茶。最盛時期,商號達30余家,花卷茶年產(chǎn)3萬~4萬支,主銷山西、陜西、寧夏、內蒙、河北及哈察爾、綏遠一帶。 湖南黑茶因量多質好,一直暢銷興旺,把持著西北茶銷的重要位置。其中,雖有兩次大的戰(zhàn)爭變故,對湖南黑茶的道銷造成了一段時間的影響,但因湖南黑茶所居的歷史地位,以及所發(fā)揮的作用,通過政府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很快得以恢復。 湖南黑茶品類豐富,從早期的簍包散裝茶(甘引和陜引)到后期的全手工捆壓而成的千兩茶,再到黑磚茶、茯磚茶、花磚茶、天、貢、生尖茶,可謂是琳瑯滿目,花色齊全。年年來各種不同級飲,品味風格的新型的產(chǎn)品更是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 湖南黑茶收藏的意義 湖南黑茶是六大類中完全發(fā)酵類產(chǎn)品,它在發(fā)酵過程中,會自然產(chǎn)生一種被稱為"金花"的菌種。"金花顆粒越大,被認為湖南黑茶品質越好。這種金花實際就是冠突散囊菌,以前僅在靈芝身上發(fā)現(xiàn)過。 專家介紹,在綠、黃、白、紅、青、黑6大茶類中,湖南黑茶的特性很獨特,泡茶存放可幾天不餿,干茶存放不會長霉,這是其他茶類都做不到的。 湖南黑茶與紅茶等茶的區(qū)別在于,湖南黑茶在加工初期進行了殺青或炒青,即鈍化了茶葉中的氧化酶。但在加工中后期,湖南黑茶又進行了發(fā)酵工藝,通過微生物培養(yǎng),微生物產(chǎn)生的氧化酶又與茶葉中的茶多酚發(fā)生氧化反應。所以湖南黑茶也呈現(xiàn)出濃重的色感、味感。而且由于微生物一直處于活躍狀態(tài),茶多酚的氧化反應一直在進行。湖南黑茶這種隨著年代久遠逐漸變性而不變質的獨特品質,使收藏變得有意義。渥堆的技術含量很高,稍有差池,茶葉就會壞掉。因此,通過一系列工藝后,大家看到的湖南黑茶都是壓緊狀態(tài),如茶磚、茶片。飲茶前,需用專門配置的、茶劍將湖南黑茶分離成小塊后,再行沖泡。存放時間越長湖南黑茶的藥理性越強,現(xiàn)存于世的湖南黑茶,有100年前的,這種老茶在實驗室提取中,蛋白質、茶多酚、氨基酸都接近消失。氧化老茶,為何還讓人趨之若鶩呢?"專家在他的湖南黑茶研究中發(fā)現(xiàn):當茶性消失的時候,它的藥理性質卻在增強。比如,糖尿病患者一個病理表現(xiàn)是經(jīng)??诟?,這種癥狀只有老茶才得解。這在《本草綱目》中已有記載。 研究中還發(fā)現(xiàn),湖南黑茶在緩慢的微生物氧化過程中,咖啡因等有害物質完全消失。幾個可以自行測驗的例子:睡前喝一杯濃茶,大多數(shù)人會感覺精神大振、睡意全無;但是連喝5杯湖南湖南黑茶,你的睡意一點不受影響,而且還不急著上廁所。另外,現(xiàn)在提有降脂減肥作用的天然飲品,沒有哪一種不提湖南黑茶?所以現(xiàn)在很多人開始收藏云南生普洱茶和湖南湖南黑茶。專家說?!?/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