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購的漂洋過海來的奢侈品牌,誰能想到竟是產自國內不見天日的地下作坊;包裝像模像樣,還有與正品同步、標明生產批次的噴碼,誰能想到這些都是假冒的;售價200多元的名牌香水,誰又能想到其中灌裝的竟是成本不足1元的假料。 “即使海外直郵,也不一定能保證是正品。”最近,江蘇蘇州警方破獲一起假冒偽劣化妝品案,撕開了微商代購化妝品以假亂真的“冰山一角”。
查獲的假香水 贗品大牌幾可亂真 通過代購,從美國買的雅詩蘭黛小棕瓶眼霜,連續(xù)使用一周后,皮膚開始過敏發(fā)炎,36歲的南京市民徐芳難以相信自己竟買到了假貨。“產品噴碼、專柜水單、通關憑證一樣不少,包裝也像模像樣,怎么就假了呢?” 蘇州警方近期偵破一起公安部督辦的特大生產、銷售假冒品牌化妝品案件,查獲假冒Dior、MAC、Fresh等化妝品8萬余件,涉案金額1000余萬元。 在蘇州警方收繳倉庫,記者看到了這些假冒大牌化妝品。警方打開一款Dior假香水套裝,其中內襯、LOGO、絲帶等一應俱全,包裝十分精致。記者隨機拿出一款MAC假口紅與正品對比、試色,無論是外觀尺寸、LOGO,還是使用后的色彩、滋潤度等,幾乎看不出差別。 在網絡上,記者以做微商代購為名,輾轉聯(lián)系上一些銷售假冒偽劣化妝品的賣家,發(fā)現(xiàn)一些商家并不避諱假冒一詞,還直言找他們拿貨的買家不少從事代購生意,以接近正品的價格銷售,利潤可觀。 還有賣家鼓動記者:“以一瓶5毫升假Dior香水為例,進價6元左右,經過組合包裝后賣給下家可以要價50元,以代購的名義賣給普通消費者最高可要價200元。” 投入百萬“搞研發(fā)” 制假售假形成產業(yè)鏈 不惜投入重金買正品“研發(fā)”包裝,又運到海外再通過代購回郵,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微商“黑色代購”制售假冒偽劣品牌化妝品已然形成了一條黑色產業(yè)鏈。蘇州警方破獲的這起案件就十分典型。 第一步是灌裝。為掩人耳目,造假者往往會選擇一些地處城郊接合部的小窩點秘密加工,用香水、香精及其他原材料等灌裝、調配。如蘇州警方在打假現(xiàn)場查到的假香水原料,就裝在化工行業(yè)常用的塑料桶里,沒有任何品牌和標志信息,勾兌一瓶5毫升的假Dior香水成本僅需1元錢。 第二步是包裝。這是關鍵一環(huán),因此造假者不惜重金去仿制。 第三步是噴碼。國內銷售的名牌化妝品一般會在瓶身噴碼標注生產批次,起到產品追溯和防偽功能。不少消費者也將防偽噴碼作為識別正品和贗品的重要依據(jù),卻不知不法分子在這方面也能造假。 第四步是采購小票造假。既然是從海外代購,總得有國外的采購小票。在化妝品造假鏈條中,采購小票造假也是一個成熟的產業(yè)。記者采訪了解到,在網絡上,中國香港、韓國及歐洲等代購熱門地的小票應有盡有,小票上的產品代碼還可與假冒標簽相匹配。 第五步是海外鍍金。相當一部分假冒化妝品會被運往國外,然后再通過代購或海淘的形式郵回來,以便獲得海外發(fā)貨憑證和入境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