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宣樓位于襄陽城東南角城墻之上,為紀(jì)念東漢末年詩人王粲(建安七子)在襄陽作《登樓賦》而建,因王粲字仲宣故名,又名王粲樓。 史料記載:仲宣樓始建于東漢,明末萬歷年間,襄陽知府周紹稷修樓成。清.雍正間副史趙宏恩重建。乾隆二十五年署知府胡翼重修。后毀于戰(zhàn)火(民國初年),1993年,襄陽市政府在原址上恢復(fù)仲宣樓,雙層重檐歇山頂,雄偉壯麗。整個(gè)仲宣樓高17米,總面積650平方米,可分為城墻、城臺和主體樓三大部分。 仲宣樓、黃鶴樓、晴川閣和岳陽樓一起并稱“楚天四大名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