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是大家最常見的魚了,搞個鯽魚湯是在美味不過的美食了 它分布很廣,除西部高原地區(qū)外, 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 接下來我們就說說全國最常見的鯽魚 看看你們是否都釣上過 小編先拿號稱12斤半的長江鯽魚鎮(zhèn)樓與普通鯽魚對比
同是,鯽魚個頭怎么差這么多! 在我們這,釣上個1斤多,就已經很開心啦! 一、高背鯽 上世紀70年代中期在云南滇池及其水系發(fā)展起來的一個優(yōu)勢種群,具有個體大、生長快、繁殖力強等特點。因背脊高聳而得名。個體最大3000克,親水性強,不宜在內地飼養(yǎng)。
二、方正銀鯽 原產于黑龍江省方正縣雙風水庫,是一個較好的銀鯽品種。方正銀鯽背部為黑灰色,體側和腹部深銀白色,最大個體重1.5千克,一般在0.5~1千克左右。
三、彭澤鯽 由江西省水產科技人員選育出的一個優(yōu)良鯽魚品種,肉味鮮美、含肉率高、營養(yǎng)豐富。體型豐滿,易運輸,易暫養(yǎng),易上鉤,利于活魚上市,也是一種生產和游釣兼可發(fā)展的魚類。
四、淇河鯽 因產于河南省北部一條東西流向的山區(qū)性河流淇河而得名。淇河常年不結冰,1—2月份時,水溫仍在10℃以上,淇河河床兩岸水草叢生。優(yōu)良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為淇河鯽的生長、繁殖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淇河鯽肉嫩味美,據古籍記載,淇河鯽和香稻米、絲蛋一起,是當地的三大貢品。
五、異育銀鯽 它是以方正銀鯽為母本,以興國紅鯉為父本,人工交配所得的子代。異育銀鯽比普通鯽魚生長快2~3倍,生活適應能力強,疾病少,成活率高,既能大水面放養(yǎng),又能池塘養(yǎng)殖,是非常好的人工繁育品種。
六、雜交鯽魚 以方正銀鯽為母本,太湖野鯉為父本“雜交”而獲得的子代。試養(yǎng)表明,它雜交優(yōu)勢明顯,具有適應性強、生長快、個體大、食性廣、病害少、肉味鮮美等優(yōu)點,受到生產單位的普遍歡迎。適合于內塘、外蕩、河浜以及湖泊圍養(yǎng),是一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較好的養(yǎng)殖新品種。
七、湘云鯽 原名工程鯽,是運用細胞工程和有性雜交工程相結合的生物工程技術而培育出來的三倍體鯽魚,具有自身完全不育、生長快、抗病能力強、食性廣、易捕撈、耐低溫、肉嫩鮮美等優(yōu)點,當年年底魚苗可達500克,魚種經一年養(yǎng)殖,個體可超過1000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