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是一門溝通的藝術,下面我分享幾個自身工作的經(jīng)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少了前期與需求方的溝通,你可能會在無修止的改圖當中,一點點的磨滅自己的激情。 少了中期的溝通,你可能會在畫面中肆意發(fā)揮,添加那些所謂的流行元素,最后導致整體主題不明,主次不分。 少了后期與前端的溝通,最后的上線稿不忍直視,面目全非。 和需求方高效溝通的5種技巧
1. 用參考溝通在當面與需求方溝通前,根據(jù)既定的活動文案和玩法,先試著去網(wǎng)上搜索一些相近的、相同的、有啟發(fā)性的參考設計,發(fā)給需求方進行預覽。用來溝通需求方的喜好,明確接下來該走的方向,最后達成對風格的整體認知。 用參考去溝通,這里所示的找參考并非是圈死設計師的思路,一味照著參考去抄襲。而是在中國現(xiàn)有的二三線城市里(毫不夸張的說,一線小公司也有這樣的)中小企業(yè)的需求方,在審美上需要設計師去引導。
這種因為前期溝通不到位,陷入“猜你喜歡”的原因在于: 沒有進行前期的初探,盲目的做了版自己認為的風格,那么斃稿的可能性就會很大。 設計師與需求人(運營,產(chǎn)品,BOSS)對設計感覺的認知,設想不一樣。在些傳統(tǒng)老板的眼中,可能喜慶感就只有中國紅、中國黃之類的表現(xiàn),才能算是喜慶的固有認識。 而如果,前期通過類似的風格參考進行溝通,你們之間就會在整體的風格認識上,元素運用上,顏色選擇上,達成部分的審美認知。這樣的溝通方式,對于后期的改稿可能性就會小很多。 PS:當然如果你的需求方是很專業(yè)的那種,而且你們經(jīng)常合作的那種,那你在前期的溝通的環(huán)節(jié)中都可以省掉這一步,直接開工。 在開工前,多找?guī)讖埾嘟膮⒖冀o需求方看,通過參考去引導需求,也是高效溝通的一種技巧。 2. 拿紙筆記錄在當面與需求方溝通中,會相互交換彼此的看法,隨時啟發(fā)出那靈光一現(xiàn)的創(chuàng)意。那如果你在溝通中沒有隨手做記錄的話,可能就會溜掉一個或許很精彩的創(chuàng)意點。 在溝通的過程中,養(yǎng)成拿紙筆記錄需求的點點滴滴,我覺得是個很好的方法。包括隨時帶個小本子,記錄靈感也是個不錯的習慣。寫在本子上的內(nèi)容,也可以當成工作日報,把需求明細化不是么。
這種因為在溝通中沒有走心,不做相應筆記而產(chǎn)生的“問問問”的原因在于:
帶紙筆溝通的目地是,不露掉任何有用的信息。 3. 帶點子過去在拿到需求的第一時間內(nèi),針對需求方給到的資料,針對性的想一些點子,找一些參考,然后再去當面溝通,其實挺奏效的。 它關鍵的地方在于:當你在與需求方開討論會的時候,不會腦中無物,心中沒數(shù),然后懵逼似的被人牽著走。甚至交活的時間都壓縮了,你也還呈現(xiàn)懵逼狀。
上面的這種溝通場景是不是很“爽歪歪”:
其實無論是在電商公司,還是設計公司,亦或者利用業(yè)余時間接的私活,在拿到需求方給的零散的的內(nèi)容后,我們要做的第一步,是先去認識這個需求,給需求做個評估(比如:時間評估、功能評估等),做到對需求的心中有數(shù),然后才能按著自己的節(jié)奏來消化這個需求。 4. 用草稿交流溝通前,用打草稿的方式把自己的設想畫在紙上,馬上記錄下隨時要溜掉的設計想法。
你在前期溝通中可以畫出頁面整體的布局形式:比如是圓形、不規(guī)則形、它的基本排列和布局、元素造型,標題字設計等。 用草圖溝通可以天馬行空,隨時扔掉你不滿意的紙。
5. 帶共識回來其實從前面說到的4點獲取信息,到最后帶著某些共同認識回來,相信你已經(jīng)對接下來的設計需求有一定的認識了。 那還等什么,有準心的去做圖吧。。。 高效溝通的3個方式1. 先聽 在聽的時候,先不帶任何主觀的自我認識在里面。因為對于每一次全新的,與眾不同的新需求,你永遠都沒有策劃或者產(chǎn)品,boss更熟悉這次做的事情,及玩法。最好的方式就是聽仔細,記詳細。 2. 后問 在問的時候,列出自己剛才沒有聽明白的地方,比如:頁面結構,游戲規(guī)則,活動形式等地方,針對性的打消自己的疑問。 3. 再復述 在復述的時候,通過前期了解需求方想做的事情、想要的功能、想上線的時間后。再和對接人重復下剛才你們討論的內(nèi)容,確認下沒有出現(xiàn)任何的遺漏。 上線后和前端溝通最后,我們回到溝通的最末端,和執(zhí)行層面的同學一起把這個需求跟進完。做完設計后,還要開始與前端執(zhí)行層的同學們配合。與前端溝通執(zhí)行細節(jié),前端執(zhí)行后還要進行一步自查工作,檢查上線頁面與設計稿是否有很大的出入。 這里,我總結了10個和前端溝通的秘訣:
這一步很重要:檢查自己設計的“孩子”是否完好。 |